禁漫天堂 - 免费A漫在线看

【爱国奋斗南开人】王力平:用“外语+”钥匙打开跨界成长之门

发布者:杨柳发布时间:2025-11-07浏览次数:10

南开新闻网记者 李梦楚】在南开大学,交叉融合的育人理念正不断孕育出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在第十八届“南开大学周恩来奖学金”获奖名单中,今年刚从禁漫天堂 毕业、现于北京大学法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的王力平名列其中,成为全校仅10名获此殊荣的本科生之一。

  从外语配音的“声音魔术师”,到国际人道法英文模拟法庭全国一等奖团队成员,再到“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的积极践行者——王力平用四年的本科生涯,生动演绎了一场“外语+”的跨界成长。

深耕之道 于外语之海寻渡

  在新开湖畔的晨光里、在教室温暖的灯影下,王力平度过了本科阶段充实而多彩的时光。连续4年专业第一,全部专业课满绩点……这些亮眼数字背后,是她在南开大学尽情迸发出的对语言与文化那份纯粹而深沉的热爱。

  王力平说:“在南开学习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在她的记忆中,英语专业的课堂从来不是简单的单向灌输,而是点燃热爱的生动舞台。

  王力平还记得语音课上,她和同学们化身“声音的魔术师”,为经典影视片段配音。当自己的声音努力贴合角色的情感脉络,在抑扬顿挫间传递出角色的喜怒哀乐时,那份专注于声音韵律、享受表达本身的纯粹乐趣,是南开让她逐渐热爱语言学习的鲜活印记。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的一次小组作业中,王力平所在的小组选择了喜欢的英文音乐剧《六个皇后》(Six)进行深度研究和翻译实践。“太有趣了!”回忆起来,她的眼睛依然闪着光,“每一次推敲打磨都是惊喜!”从挖掘歌词里精妙的文化隐喻,到绞尽脑汁让英文表达特点在中文里“活”起来,再到感受旋律节奏如何与词义相互协调……这些充满互动与创造的课堂体验,让她的热爱有了具体可感的温度。

禁漫天堂 扎实而富有前瞻性的课程体系,为王力平的这份热爱提供了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丰饶土壤。在英语系,学生从大一起便可接触到文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等细分方向的学习,让大家感受到语言背后更辽阔的人文与社会图景。

  丰富的课堂体验帮助王力平发掘出自己对语言学的浓厚兴趣。这份热爱正是她在课外自主探索的不竭动力。王力平牵头组建研究团队,开展创新训练项目。项目从构建融合语言学、传播学的理论框架,到在大量视频样本中筛选、分析;从解码视频中语言、画面、声音、符号等多模态元素如何协同展现中国故事,到科学评估其海外受众的接受效果,进而思考跨文化传播的优化策略……项目研究不仅极大地深化了王力平的专业认知,更让她深刻体会到,语言作为重要载体,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所承载的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并且也更加坚定了她向其他专业探索延伸的决心。

时代之问 以文法兼修作答

  在南开大学,王力平把英语专业学成了“万能钥匙”,转身又撬开了法学的大门,辅修法学专业。当语言遇上法律,她发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蓝海,也映照出新文科人才培养的无限可能。

  “刚开始接触陌生领域的学习,肯定会有压力,但选择了就要不怕困难,找到尽快适应的办法。”王力平说。在辅修专业的学习中,她逐渐发现了外语和法学专业的学习相通之处。比如,“英美法概论”是一门深入研究英国宪政体系和美国宪法历史的课程,而课程的相关内容在英语专业的“当代英国大众文化”课程中也有所涉及;在“国际法”课程中,时常需要对全英文案例进行小组分析,这又能与她的英文专业相结合,在小组中发挥优势,承担更多文献翻译的工作。

团队在第17届国际人道法英文模拟法庭竞赛现场合影(前排左三为王力平)

  王力平在学习法律专业知识之余,还积极参与国际英文模拟法庭竞赛,勇于突破与挑战自己。第四届模拟国际投资仲裁深圳杯(FDI)是王力平模拟法庭之旅的起点,最初她只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协助其他队员研读案例,并帮助解释较为晦涩的英文措辞。虽然不是正式参赛队员,但是她并不灰心,而是加倍努力自学了法律检索方法和论证逻辑,最终得到大家的认可,作为注册队员参与到正式庭辩中。

  在第十七届国际人道法英文模拟法庭竞赛中,作为研究员的王力平深度参与书状写作、模拟庭辩等备赛环节,最终与团队其他成员一同夺得大赛全国一等奖(全国仅8支队伍)和控方最佳书状第一名的好成绩。

  “学习之路上总是充满挑战,只要我们勇敢地披荆斩棘,终有拨云见日的灿烂。”王力平笑着说。

发光之志 怀坚定之心前行

  对王力平来说,能够学以致用、帮助他人是她不懈的追求。2023年,她经过层层选拔,成为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会议服务组的一名志愿者,在新领军者村入口处负责身份核查工作。这项工作看似简单,但在人员流动的高峰时段,时常有各种情况出现。王力平凭借自己的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出色地完成了会场志愿工作。

  “当全球行业精英手持证件通过身份核验入场时,当听到不同国家代表讨论会议议题时……我强烈感受到,自己仿佛站在世界思想文化碰撞交流的十字路口。”这些瞬间让她跳出志愿者的身份,以“外语人”的视角重新思考时代赋予的使命:“流畅表达只是起点,理解差异、弥合分歧、促成对话,才是我们更重要的责任。”这份体悟也为她坚定投身“外语+法学”的涉外法治建设事业埋下了种子。

王力平(前排右五)带领实践队参与团学调研

  作为团学骨干,王力平不仅关注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更珍视与其他同学的共同进步。她带领实践队奔赴包括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在内的8所京津地区高校,开展了以“外语思政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党团引领带动育人体系建设”为主题的团学调研。

  调研聚焦“外语+思政”融合难题,直击外语类专业思政教育的核心关切:如何将价值引领自然融入语言文化教学?如何提升外语人才的家国情怀与国际胜任力?实践队通过深度座谈、问卷调研、参与式观察等多种方式,与高校师生代表展开交流。“我们想了解不同学校如何结合外语专业特色开展思政教育,同学们的真实感受如何、痛点在哪里、亮点有哪些。”王力平说。

  在实践中,王力平还作为主讲人,在交流会上分享了禁漫天堂 “知音知语团校”、多语种主题团课等特色活动,向兄弟学院展示了南开外院的特色育人成果。

  基于扎实调研,实践团队撰写了详实的调研报告,提出构建“价值引领-专业赋能-实践淬炼”三个维度的外语思政育人模式,尤其强调发挥朋辈榜样在思想引领中的亲和力与感染力。王力平后续还担任了“积极分子党校朋辈导员”,继续着实践探索的脚步。

  王力平的南开故事,是“外语+”跨界融合的生动实践,也是新文科育人理念的鲜明注脚。她的成长轨迹印证:当学科的边界被勇敢打破,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便不再是理念的构想,而是充满生机的现实。

  未来,王力平将继续在她所热爱的涉外法治等领域深耕前行,用语言连接世界,以法治诠释担当,书写新时代南开人的青春答卷。


原文链接: